找到相关内容72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理学别派”与士人佛学——从明清思想史的主题演进论近代唯识学的思想特质

    看成是长生与解脱的障碍,克制欲望方能成就其长生解脱之私。于是,在戴东原观念里,欲恰恰是一种普遍的生存状态,其本身并不构成价值的恶,而反过来却有可能在这种普遍的状态底下成就一种大公的理想状态。如果老释是...

    张志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53161757.html
  • ‘处生中阴导引.阿赖耶识自解脱’,喻为鸽子归巢之修习导引

    必须断除外在的诱惑,必须慢慢学习自我克制,虽然目前我们并不是那么喜欢学习佛法,但,偶尔还是要做做功课,等到修行成为我们的习惯之后,自然就会变得喜欢,刚开始学习佛法是要半强迫的,因为之前我们没那个习惯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1162112.html
  • 心悟者的生命文化观——身心宇宙空灵法相融

    就越能克制各种矛盾和冲突。就如一个人,内心越是有欠缺,他就越是希望在别人眼里认为他了不起,把痛苦的东西掩藏起来,外表都敷有一层虚假的东西,把好的东西拿出来炫耀。只有当他透过知识看到本质后,他才发现原来...

    乌金多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0362459.html
  • 山阴诗友喧四座,佳句纵横不废禅(1)——支遁考评

    冥壑境界,如果执著於万向本无,希望靠这种自我的克制与理念的否定,来追求心灵的寂静与对世界的遗忘,其实是缘木求鱼,……其次,想要体验这一终极的真理,必须‘二迹无寄,无有冥尽’,挣脱语言的束缚,抛开感官的...

    张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0862531.html
  • 从一念三千诠释天台的环保观

    华三昧说为“法华安乐行”。无论有相或无相都能安乐的行持戒律,以持戒克制私欲,达到内心的清净,促进世界的和乐,是环境保护中所该具有的行为规范使人类不逾矩。正因为严禁杀伤任何一切有情众生,乃至植物都不可以随意...

    释坚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64262695.html
  • 论提婆达多之“破僧”

    :惟有“智慧成就者,此是第一之义”。提婆达多重于精苦的戒行、定行,重在外在物欲的克制,而不修内心智证的净化,所以舍利弗批评他:“何不说法言:比丘心法修心法,离欲心、离嗔心、离痴心”而得心解脱呢!  ...

    印 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1562893.html
  • 关于“不非时食”

    白体爱待别强,过分着意 身体之健康。五、贪心炽盛,见他人受用饮食,食想即起,不易克制吃 的欲望。所以我觉得,只要有持午的环境,把早上和午上的两餐粥饭, 调理得够营养够丰盛,不非时食,是人人可以奉行的。...

    续 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4362918.html
  • 吉林佛教简介

    。女士们到男众寺院也要注意,不要随意到僧人关闭的地方去。  对于在家的居士,佛教只要求在每月一定的日子里实行一种克制的生活,即不涂香装饰,不观听歌舞剧,不坐卧高广床座。持斋的日子一般是阴历朔日、初八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74763513.html
  • 《佛说四十二章经》的知识意义

    就是爱欲之扰,是指修道者应像沙场战士一样地对治爱欲,如生死之战一般,事实上佛教本为对治生死而立教者,爱欲关不过,永在生死中。本经讲的阿罗汉四果境界就是为永除生死之苦而追求的境界,故而克制爱欲如战士沙场...

    保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0463962.html
  • 大念住经要义(一)

    遍观一切。”  修习这些不净观的目的,除了用来克制感官的欲望之外,最重要的是修习专注力到某种程度后,即观察觉知身体各部分的快速生灭,体解无常、苦、无我的真理,以不贪不瞋的平等心,使贪瞋的执取渐渐消失、...

    陈燕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3464176.html